Search

《北辰》第四期以「社區營造」為題,我們訪問了 #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廖嘉展董事長,透過分享桃米社區及埔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北辰》第四期以「社區營造」為題,我們訪問了 #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廖嘉展董事長,透過分享桃米社區及埔里的再造經驗,一同思考社區如何生長出永續生命力。

廖嘉展老師分享,臺灣過去的社區營造行動,經常侷限於村里治理範圍內,使得發展到一定程度後,受到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,發生停滯,甚至產生內部衝突。「社區營造如果只限制在村里單位,永遠走不出去。」廖嘉展指出,應當將社區營造遇到的限制,轉化為另一種發展的可能性。

社區營造除了回應地方治理機制的失靈與不足,廖嘉展認為,更積極的意義是發展出包含中介組織、地方政府、在地居民多方的協力網絡,以區域願景引領地方,吸引更多對地方有感情的人投入行動。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就是一個能夠向下發揮影響力的開始。最終,社區將能孕育永續創新的生命力,克服不同階段的瓶頸,並捲動更為龐大的社群,將社區營造轉化到「社群營造」的新境界。

▌本篇文章出自《北辰》季刊 Vol.4
指導單位|文化部
出版單位|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
發行人|高平洲
編輯委員|陳惠姝、陳玉惠、曾敏菁
執行單位|見域工作室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城市漫遊|《貢丸湯》雜誌|見域小賣店 各類型合作請來信: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